【東森】天價社宅惹人怒 看得到租不到 居住正義出了什麼問題?
2023/11/01
近日新莊副都心的「天價社宅」引爆社會輿論,其實這並非首個被嫌租金太貴的社會住宅,早在2020年,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明倫社宅就曾因月租4萬元而備受爭議。
起初政府為解決弱勢族群的居住問題而規劃出「只租不售」的社會住宅政策,立意相當善良,只是在執行過程中因為過於強調「財務自償」導致爭議頻發,也使得政府的一番美意大打折扣。
社宅佔比僅2% 難滿足弱勢住房需求
筆者認為,目前台灣社宅主要存在供給數量少、租金價格高、申請資格寬等三個方面的問題。
首先,在社宅供給方面,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,截止到今年9月底,已建成和新完工的社宅合計只有2.8萬戶,包租代管的社會住宅也僅有8.3萬戶,加起來還不到全國約923萬戶住宅存量的1.5%,即使把興建中、規劃中的社宅也算進來,其佔比也只有全國住宅存量的2%左右,顯然很難滿足所有經濟弱勢族群的住房需求。
財務自償緊箍咒 精華社宅開價高
其次,在住宅租金方面,目前台灣社宅以「財務自償」為原則,月租金開價通常為市場行情的8折左右,這就導致部分位於精華地段的社宅存在開價過高的情形。
目前台北明倫社宅44坪的3房單位月租金為36,900元、接近4萬元;新莊副都心社宅最便宜的兩房單位月租金也要18,900元起,普通單薪家庭或經濟條件更差的弱勢群體負擔起來確實相當吃力。
入住標準寬鬆 影響資源分配公平性
另外,在申請資格方面,現行社會住宅申請資格為家庭年所得低於當年度50分位點,反觀周圍其他國家或地區,日本社會住宅入住標準為所得分位25%,香港入住標準為所得分位30%以下,顯見台灣的社宅入住標準其實仍屬寬鬆,使得部分經濟條件尚可的民眾有機會去與經濟弱勢爭搶有限的房源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性。
筆者認為,政府建立社宅政策之初是為了保障弱勢群體的居住正義,態度值得肯定,只是還有部分配套政策和規定仍有改善空間,如:設定社宅租金分級、嚴格審查入住資格及人頭戶,加快興建進度等。如何才能讓民眾切身感受到政府的美意,並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,這還需要政府和全體社會共同努力。
東森新聞→https://fnc.ebc.net.tw/fncnews/content/164988
文/東森房屋行銷處經理 葉沛堯;2023/10/31 10:00 EBC地產王 記者張琬聆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