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關鍵評論】楊金龍:2023全球恐陷「停滯性通膨」,高失業率下生活成本持續飆漲,嚴重打擊民生

2022/12/01

央行報告指出,明年可能陷於經濟衰退,這是屬於景氣循環的一個階段,期間較短。但長期而言,人口結構老化、所得分配不均、儲蓄過剩等長期結構問題不易解決,尤其高通膨壓力消退後,將持續拖累經濟表現,可能重回「低利率、低通膨、低成長的長期停滯現象」。

時序已經到了年末,歷經能源危機、通貨膨脹高漲,全球央行啟動「循環升息」,使得金融市場哀鴻遍野。而經濟學者對明(2023)年經濟情勢又有何看法呢?他們給出答案就是「停滯性通膨」。美中對抗下的「反全球化」將成支撐通膨不墜的成因;多數機構亦推估主要經濟體明年經濟成長率為「負值」,然而一旦通膨獲得控制後,又可能重返「疫情前之長期經濟停滯」。

2023年全球市場的焦點是「停滯性通膨」


首先,通貨膨脹的陰霾並未完全消散,2023年初通膨數據仍主導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。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於29日發表演講時保留地說:「未來展望具高度不確定性,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『停滯性通膨』或者是長期停滯,仍待觀察。」

停滯性通膨是「經濟停滯」和「通貨膨脹」的組合,而重要參酌指標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「失業率」。一般而言,經濟衰退時,產品需求下降通膨也較低,而失業率會跟著攀高。但是停滯通膨可怕之處在於,高失業率下生活成本還跟著飆漲,將嚴重打擊民眾生活。

聯準會主席鮑爾(Jerome Powell)30日於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時強調,美國就業市場目前僅出現「重新平衡的初步跡象」,然而過去疫情期間出現了「過度退休」的情況,勞動力市場緊俏,推動薪資上漲的情況已經緩解。

雖然缺工情況趨緩,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科技業裁員潮。包含像是亞馬遜(Amazon)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達1萬員工,陸續還包含Meta裁員13%達M1.1萬名員工;推特(Twitter)裁員50%,約3700名員工,然後是Stripe裁員14%,約上千名員工,以及微軟(Microsoft)等都有動作。

還有,美國最新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為7.7%,排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9月核心CPI年增率 6.3%,此數值均低於市場預期,預料美國聯準會(Fed)會放緩12月升息步伐。另一方面,通貨膨脹只是比預期低,但現實仍居於高位。

裁員潮和高通膨成為外界關注焦點。鮑爾近日不斷對外暗示,聯準會最快有望於12月放慢升息腳步。此番「鴿派」言論,讓市場提振股市連日上揚。鮑爾強調,升息可能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,才能對經濟發揮影響,因此聯準會傾向於採用更緩慢的模式,在長時間內持續小幅度地升息,理想情況下,這種方法有望讓經濟軟著陸。

央行提四大通膨階段,推測未來全球變化


雖然,聯準會不斷釋出經濟軟著陸的訊號,但是楊金龍對未來擔憂。央行資料顯示,美國包含本次在內總共有4次通膨危機。其中1965至1982年的美國大通膨時期:發生2次石油危機,爆發全球停滯性通膨;1979年至1982年時任聯準會主席保羅沃克(Paul Volcker)強化貨幣政策控制,利率大幅上揚,隨後成功控制通膨。

目前許多經濟學者普遍本次通膨危機視為1965至1982年的翻版。

以美國為首的通膨發展經歷4個時期:一、伴隨兩次石油危機,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中的大通膨時期;二、1980年代中至2007年的通膨大溫和時期;三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至2020年的長期停滯時期;四、2021年至今,隨美中衝突、疫情和俄烏戰爭的通膨再起時期。

楊金龍特別點出,1970年美國通膨惡化的4大主因:兩次石油危機、尼克森政府退出金匯本位制、聯準會獨立性不足,和薪資物價螺旋上升(wage-price spiral)。他強調,時任聯準會主席保羅沃克有效控制通膨普遍被視為英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楊金龍細數4大通膨時期時強調,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,美國經濟陷入長期停滯,通膨率也跟著下降,旋即推出非傳統貨幣政策(QE),並於2012年採行通膨目標機制,但是成效不彰,長期達不到2%通膨目標,因此在2020年8月「改採平均通膨目標」為2%。

平均通膨目標(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,AIT):允許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通膨目標,以彌補先前幾年通膨率低於通膨目標的落差。

楊金龍在演講上說:「在這裡我順便跟各位報告,就是說那麼巧美國在實施平均通膨目標之後,竟然通膨就沒有受到控制,我記得我記得,英國經濟學家查爾斯古德哈特(Charles Goodhart),在實施之前他有講到⋯⋯美國要實施AIT的Timing不是很好。」

2020年後,全球接連發生美中衝突加劇、COVID-19疫情及俄烏戰爭爆發等非預期事件,導致通膨竄升,而本來全球化作為「抑制通膨的吸納器」。但是隨著全球化放緩,供應鏈回流高所得國家,生產成本增加、在地勞工的議價能力提高,恐加劇通膨上行且常態化機率大增。

今年台灣物價漲幅相對美加歐及部分亞太地區低,貨幣政策緊縮力道亦較溫和。

外資像極端氣候,全球主要經濟成長多為負值


楊金龍指出,目前台灣資金流入流出,像是氣候變遷一樣很難預測,2020年後外資進出更難評估,進來時非常大頻繁且集中,出去的時候也一樣,集中在少數幾天,央行管理上非常困難。

長期以來,台灣通膨低且穩定,雖曾面臨數次通膨衝擊,主要多來自外來的供給面衝擊,也就是輸入性通膨,台灣貨幣政策做得比較好。楊金龍指出,1994至2020年的實證顯示,新台幣的匯率有「反通膨和反景氣循環」的功能。

央行預測,預測明年台灣通膨率為1.88%;景氣趨緩會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,經濟成長率將降為2.90%。央行預告,將於今年12月理事會會議後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、通膨率新的預測值。

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,明年雖可望低於本年,但是央行強調數據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。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,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,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。

全球及主要經濟體2023年經濟成長率多為負值。

細數大咖經濟學家表示,明年停滯性通膨機率高
楊金龍說:「美國、英國和歐元區CPI還是很高,明年經濟成長都是負的⋯⋯生業率攀升很高,」他說有可能會跟1970年一樣,但需要幾年的時間,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;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,將陷入停滯性通膨。

 

連結→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77472

 

Credit:AP/ 達志影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