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UDN】升息趨勢下 台美房市烏雲密布
2022/10/30
聯準會9月時雖將基準利率升息3碼至3%-3.25%,但在8月時,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的年增率仍達4.9%,因而各方預期今年11及12月,聯準會將再各升息3碼。若聯準會今年升息七次18碼(4.5%),對美國房市會造成什麼影響?是否會波及台灣房市?皆值得探討。
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,美國房市雖曾出現泡沫,但與通膨關聯不大。在1996至2006年間,美國房價曾上漲152%,平均每年上漲9.5%。在此期間為了因應網路泡沫危機,聯準會曾將基準利率由2001年1月的6.5%,連續降息13次到2003年6月的1%。在房市狂飆後,聯準會又從2004年6月起,連續升息17次到2006年6月的5.25%。美國房價則在2006年4月逆轉,並在一年內下跌28.4%。然而,在1996到2006年期間,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從未超過3%,因而房市崩盤和通膨關聯不大。
反觀最近美國房價上漲,是伴隨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聯邦政府擴大支出,導致通膨升溫的結果。從2012年4月到今年6月,美國房價上漲119%,尤其是最近兩年上漲了40%。在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,聯準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,導致其資產負債表規模,由2020年2月的4.2兆美元,膨脹到今年4月的9兆美元。聯邦政府則藉由增加的貨幣供給,對多數美國人每人補助1,400美元,以及對失業者與受損廠商優渥補助。這造成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年成長率由2021年2月的1.56%,上升到今年4月的5.03%。
面對近來通膨升溫,聯準會今年3月開始升息。至於會升息至何處,可參照1980年代的經驗。1980年12月,聯準會曾升息至19%至20%,在1980年10月,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14.6%;兩者間的差距代表5%左右的實質利率。因此,合理預估聯準會明年會升息至7%;也是就是目前5%左右的通膨,加上2%的實質利率。
一旦聯準會升息至7%,則對提供房貸資金的金融機構所造成的不利衝擊,尤甚於對房貸戶的影響。這是因從2008年到今年3月,購屋者傾向申請固定利率的房貸。而去年8月時,美國30年期的固定利率房貸曾落底至2.77%。由於聯準會近期升息又急又快,預期買在高房價且申請高利率固定房貸的人,較前一波房價高漲時期少很多。然而,承做房貸的金融機構,其收入來源是過去年利率只有3%、4%的房貸,卻必須支付存款人升息循環後高達6%、7%的利率。
回頭看台灣。從今年3月央行開始升息起,房屋交易量就逐漸減少,但房價則遲至最近才下跌。去年9至12月間,預售屋交易達到平均每月1.2萬件,但今年5月起,連續四個月下跌至每月7,000件以下。反觀房價最近才鬆動;以最新一期的房價實價登錄的資料和上一期相比,六都除桃園外皆呈下跌趨勢;其中以台北市下跌4.5%最多。
房價尚未明顯下跌,是因央行今年僅升息2碼。然而,下列兩個因素並不利於未來房市表現。首先,最近一項調查顯示,股市由1月的最高點18,619點下跌到目前13,000點左右,導致21%民眾打消買房念頭。其次,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後,已升息12碼,導致我國資金持續外流,以及新台幣由年初的27.6元兌換1美元貶值到32元。因此,央行有跟進聯準會加緊升息的壓力。由於目前台灣通膨率在3%左右,加上0.5%的實質利率,預期明年央行有可能升息至3.5%以上,從而加劇房價下跌。
在升息趨勢形成下,台、美目前房價已開始鬆動,而未來走勢更不樂觀。我國升息幅度應不致太大,但購屋者幾乎都申請浮動利率房貸,部分購屋者恐無力支付較高利率下的本息負擔,而被迫拍賣房屋。所以,承作大量房貸的行庫,應審慎提前因應。反觀預期房價下跌,對無殼蝸牛是個好消息;他們可以等到升息循環結束,房價大致落底後,再行考慮進場。
新聞連結→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8/6725002
2022-10-30 00:25 經濟日報/ 經濟日報社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