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分享]顏炳立|自用型消費者 絕佳買點到了?

2021/11/15

在第3季,因股市多轉弱,加上通膨壓力,市場資金開始轉進房市。於是才進入第4季,就見大量推案及史上最強促銷,房市一片火熱。而在缺工、缺料使建材與工資雙漲下,建商若愈早賣、愈早完銷,就愈能緩解成本壓力。雖然這也讓建商有充分理由調漲房價,但因案量大、選擇性多,買方卻有限,恐怕討不到便宜。

再者,眼見房市將起炒作風,政府針對一般人買第2房以上取消寬限期、降低貸款成數等手段調控,此影響會逐漸反映在預售市場的買盤上,再加上剛上路的房地合一2.0稅制,難以吸引閒置資金做短期配置,所以一旦剛性需求結束,熱度就退了,市場只會是個案表現;因而要提醒自用型消費者,房子夠住就好,不要多買置產。

最近就有一例,一位台北投資客,12年前在台中市七期以3,300萬元買下115坪含2個坡平車位的全新毛胚屋,最近因有題材帶動,好不容易賣到3,500萬元。扣除2個車位400萬元及坪數,剩下95坪,等於每坪成交32.63萬元,不但破七期最低價,若再計入12年逾300多萬元管理費和利息,等於小賠出場。12年,賣方也等到花兒都謝了!另一例在台北市蛋黃區,90幾坪、5年新,竟帶了5個機械車位,開1億3,000萬元,結果一賣就是5年。這證明了好產品自然會有自用型買進,但單價、總價、產品、地段不對,一樣會被唾棄。

預售市場因付款條件輕鬆,疫情下自用型買盤的熱度,讓發展商大量追逐土地,又推升成本上揚,使房價短期難以回頭,故自用型的確需加緊腳步,否則也會等到花兒也謝了!買氣是熱的,加上建商有理由調漲價格,預期未來幾年房市漲勢確立,買房自住或保值避險會成為主流,是個不會寂寞的市場。土地是不動產市場的靈魂,靈魂不死,房市就樂觀;而價格又是買氣的靈魂,房貸利率低就是房市的春藥,活躍的靈魂加上春藥,房價要跌在這2、3年看起來是困難的。此波房價是被自用型買上去的,「悲觀看不到買點,恐懼找不到機會」,擁有目前史上最優惠的金融條件,對自用型或投資型購買者都是絕佳的買點,不要等到花兒都謝了!

 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is.gd/ACX3AS